17 December 2015
版权声明:本文基于署名 2.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发布,欢迎转载,演绎或用于商业目的,但是必须保留本文的署名elloop(包含链接)

本系列文章的目录在这里:目录. 通过目录里可以对STL总体有个大概了解

#前言

本文是一篇洗脑文,鼓吹STL的好处, 回忆作者第一次认识STL,并给出STL的学习路线。

初见STL

第一次接触STL还是在我的大学时代,大一下学期刚刚学完了C++, 真的仅仅是把C++当做“带类的C”来使用,对当时的我来说C++只是比C多了个class,多了个继承和virtual,写一些Circle和Rectangle继承自Shape之类的玩具作业,感觉没什么吊炸天的感觉。当老师布置《数据结构》期末的课程设计作业的时候,我还傻傻的选了用C语言设计一个行编辑程序。直到一次有个同学发给我一个C++的程序,他在网上下的想自己改改作为课程设计但不会改,就让我帮他改。我一看main.cpp也傻了,这开头的一堆#include是啥?

#include <vector>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functional>

印象最深的是一句代码里有:for_each(files.begin(), files.end(), mem_fun(&File::print))

“这是在搞啥?”

稍微看一眼File的定义,奥,明白了(STL之所以好,还在于其使用和表达方式的直白,新手都很容易理解), 这是在遍历容器里的File指针,并调用它的成员方法print。我当时心里的想法是:“cao,还可以这么写C++?好牛!” 于是开始百度搜索(那时候第一想法还不是用google -_-)for_each, algorithm, mem_fun, functional … 。

终于知道在C++语言中还有这么一座宝藏,好tm激动。从图书馆借回来那本丑丑的灰绿色的《C++标准程序库》(侯捷译)第一版(人气不高, 好几本都没人借), 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看到高潮迭起。印象最深的是有一节讲到容器和算法的配合,可以用两行代码实现从输入流读取一堆字符串,排序,输出,我靠,简直不能更酷:
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set>
#include <iterator>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string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main() 
{
    set<string> coll((istream_iterator<string>(cin)), (istream_iterator<string>()));
    copy(coll.begin(), coll.end(), ostream_iterator<string>(cout, "\n"));
    return 0;
}
// 提示初学者:你在测试这段代码时,输入字符串的时候,回车分隔不同的字符串,在windows上用ctrl + z来结束输入. linux上用ctrl+d结束

还有一个例子是那本书的作者用来展示STL威力的代码,用三条语句实现从输入流读取一堆字符串,排序,去掉重复,并输出:
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#include <iterator>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string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main() 
{
    vector<string> coll;

    // 读取字符串,直到EOF(windows上使用ctrl+z输入) ,逐个插入到coll的结尾
    copy(istream_iterator<string>(cin), istream_iterator<string>(), back_inserter(coll));

    // 字符串排序
    sort(coll.begin(), coll.end());

    // “唯一化”输出到标准输出流
    unique_copy(coll.begin(), coll.end(), ostream_iterator<string>(cout, "\n"));

    return 0;
}

从此以后,STL在方便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我的一个装b利器,

LifeIsBoringWithoutZB.jpg

每当遇到谁让我帮忙写代码的时候, 尤其是知道他大概不认识STL的时候,我必须在代码里“强行”使用STL,就为了能够让他在看到代码时候,有种: “cao,这是啥, 这tm是啥…?跟这小子比,我的C++真是白学了。”的想法。

STL与ACM

后来开始参加ACM比赛,拿了省赛和东北赛区的奖,可以说STL至少有一半的功劳。

每次参加练习赛和正式比赛,我都必须随身携带那本厚厚的灰绿书,就为了看STL到底有没有为我提供想要的接口来解决手头的问题。就在这种现学现卖的情况下,我慢慢的加深对STL的了解。比赛中不仅对解题时间有限制,同时对程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也都有限制,这也强迫我开始去关心STL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问题,开始关心STL的实现方式。

到了参加省赛的时候,我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不看书,熟练的使用常见的STL容器和算法了。还记得省赛的最后5分钟,我们只AC了3道题,排名几乎已确定不能参加东北区赛了。我和两个学弟最后一起看一道题,经过我们仨讨论,突然发现我一开始理解错题意了,这道题很简单,我们马上有了思路,我们仨相互对视了一眼

(我们三个配合很默契,大一数学系的学弟负责分析数学类的难题, 或者写出公式,或者把思路描述给我; 大二软件工程的学弟负责综合类的问题分析,我由于更熟悉C++且敲代码速度很快,所以负责所有的代码编写和代码提交大权, 刚开始我先集中精力快速搞定简单题, 之后加入到他俩的分析工作,进度卡住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研究问题,解决方案确定之后,我就把大家的想法翻译成C++代码、提交,然后三个人一起心脏狂跳, 扑通扑通扑通。。。)

, 他俩的眼神在说,“哥,我相信你”。我扯过键盘,在文件的开头加上一行 #include <set>之后,开始噼里啪啦一顿狂敲,赛场里其他队伍嗡嗡的讨论声和我紧张的心跳声混杂在一起,那感觉像是在做梦, 扑通扑通扑通。。。我能感觉到他俩像我一样,心脏也扑通的不行。大概不到三分钟后,编译&通过了题目的示例输入。没时间做边界测试了,我把代码贴到输入框,点击了submit。在这评判结果返回的几秒钟里,他俩左右手分别搭在我的肩膀上,我们仨就像在看世界杯决赛中队友主罚最后点球时候一样紧张。

几秒钟后,提交列表里我们看到了醒目的 “Accepted”, 在确认了确实是我们的提交之后,我们仨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喊出来:“yeah!”, 不顾其他人诧异的目光,我们相互搂了搂肩膀,总算没有遗憾了。最后我们获得了省赛second prize并晋级了一个月后东北赛区的比赛。虽然这个成绩相对于那些ACM大牛来说太过一般,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成长是奖金和获奖证书所无法比拟的。而当时激动的最后五分钟,帮助我们晋级的正是STL,最后那道题我运用了std::set保持元素唯一且有序以及O(logn)的查找时间这些特性,才在不到三分钟内快速搞定了问题。

C++11, C++14, C++17… 不,你tm等等我。

时光飞逝,眨眼间我已工作了好几年,STL伴随着C++11标准的发布有了比较大的变化,《C++标准程序库》第二版也已出版,我没有等到中文版的出版,慢慢啃着英文版的第二版。虽然没有看第一版时候那么激动,但看到STL变得更好用,心理还是很开心。我正在做到熟练运用STL这条路上稳步前行,希望我学习的速度能赶得上它发展的脚步。 我发现,把学到的东西写出来,描述出来,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,同时还能给初学者带来一个参考,也算自己为STL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尽一份绵薄之力,作为它给我巨大帮助的回报。因此,我要把对STL的学习和应用总结出来,提高自己同时也给想了解STL的人提供参考, 希望STL能给更多人带去初见时那种“激动到尿裤子”的快感 ;)。

提到学习STL就不能不提到侯捷老师对学习STL划分的三个境界:

境界一:熟用STL

境界二:了解泛型技术内涵和掌握STL的原理及实现

境界三:扩充STL

有很多牛b的人,牛b的公司觉得STL不好用,甚至因为内存碎片、线程安全之类的问题在项目中明令禁止使用STL,自己来写或定制STL,也有测试数据表明,他们自己写的库确实在性能上会超出STL很多,某些特性甚至相差几个数量级。这些人已经站到了第三个境界里,我在第一境界里仰望着他们,同时希望自己早些达到他们的境界。

STL学习路线

最后分享一个《C++标准程序库》上的STL和C++泛型编程的成长路线图:以要读的书来看,

1《C++标准程序库》-->2《Effective STL》-->3《Generic Programming and the STL》-->4《STL源码剖析》-->5《Modern C++ Design》-->6 《C++模板元编程》

第1, 2本都看完了,再多加练习,第一个境界就算OK了,就能升级了。

第3, 4本看完了,再多加实践、思考就算第二个境界合格了。

第5本,就开始教你怎么玩STL了,让你离第三境界更近一步。至于怎么升到第三境界,我想还是需要自己多思考实践吧,从量变到质变。

第6本是我加上去的,模板元编程就开始告诉你怎么玩转C++编译器了,让你的代码跑在编译时而不是运行时,教你用编译时多态,而不是运行时多态。你要写出能控制代码的代码,生成代码的代码。有点人工智能的感觉。

因为C++标准更新的原因, 如果不想停留在C++98时候的STL,你就得再看一些C++11或者更新标准的书,推荐《深入理解C++11新特性》这本书,由C++标准委员会成员和IBM C++编译器设计团队共同撰写,质量保证。最近祁宇也出了一本C++工程实践方面的书,值得一看。国内的C++新标准的书并不多。

下面这几个C++链接非常有用,C++语言和STL的官方参考.


欢迎访问github博客,与本站同步更新



分享到